正信网  注册 | 登录 | 佛教词典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请佛到桌面
 
烧香图解 我要烧香 我要拜佛 我要放生 我要祈福 我要祭祀 我要忏悔 我要禄位
九华山旅游攻略 170

游九华山,首先到九华街,这里海拔600多米,是九华山的中心,寺庙也主要集中在这里,因此有“莲花佛国”之称。这里实际上是一个山上的村镇,除了庙宇外,还有商店、学校、旅店、农舍,游人可以在这里住宿,并以此为起点,游鉴山上的名胜。九华街上的化城寺,是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晋代古寺,也是九华山的主寺,寺的建筑依山势布局,反映了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。从九华街往东走不远,有一建在悬崖上的殿堂,就是著名的“百岁宫”,其匾额上书有“钦赐百岁宫,护国万年寺”十个金字。据说,在明朝万历年间,有个叫无瑕的和尚,26岁来到九华山,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里苦修了100年。死后3年,人们才在洞中发现他的肉身。山上和尚认为他是活佛转世,遂将尸体装金供奉。明崇祯皇帝知道后封他为“应身菩萨”。于是供奉他的小庙香火日旺,寺庙扩展,成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。游人可以在寺里的肉身殿看到这具头戴僧帽,身披红色袈裟,端坐莲台之上的无瑕和尚的装金肉身。

 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,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。方圆120平方公里,主峰十王峰1342米,为黄山支脉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

 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,以天台、十王、莲华、天柱等9峰最雄伟,群山众壑、溪流飞瀑、怪石古洞、苍松翠竹、奇丽清幽,相映成趣。名胜古迹,错落其间。

  九华山古刹林立,香烟缭绕,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;九华山风光旖旎,气候宜人,是旅游避暑的胜境。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,僧尼300余人,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。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,九华山独领风骚,以“香火甲天下”、“东南第一山”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。

  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。见此山秀异、九峰如莲花,写下了“昔在九江上,遥望九华峰,天江挂绿水,秀出九芙蓉”的美妙诗句,后人便削其旧号,易九子山为九华山。

  “楚越千万山,雄奇此山兼”(王安石《答平甫舟中望九华》)。九华山不仅以佛教人文景观著称,而且山水雄奇、灵秀,胜迹众多。在全山120平方公里范围内,奇峰叠起,怪石嶙峋,涌泉飞瀑,溪水潺潺。鸟语伴钟鼓,云雾现奇松。自然风光十分迷人。

  朝鲜半岛新罗国高僧金乔觉,渡海来九华修行,传说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,普度众生,功德无量,“远近焚香者,日以千计”。

  九华山溪水清澈,泉、池、潭、瀑众多。有龙溪、缥溪、舒溪、曹溪、濂溪、澜溪、九子溪等,源于九华山各峰之间,逶迤秀丽,闪现于绿树丛中。龙溪上有五龙瀑,飞泻龙池,喷雪跳玉,极为壮观。又自弄珠潭,激流直下,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。舒溪三瀑相连,注入上、中、下雪潭,断崖飞帘,如卷雪浪。

  九华山最高峰十王峰,海拔1342米,其次为七贤峰(1337米)、天台峰(1306米〕。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余座,云海翻腾,各展雄姿,气象万干。险峰多峭壁怪石,天台峰西“大鹏听经石”,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。

  险峰多峭壁怪石,天台峰西“大鹏听经石”,传说有大鹏听地藏菩萨诵经而感化成石。观音峰上观音石,酷似观音菩萨凌风欲行。十王峰西有“木鱼石”,钵盂峰有“石佛”,中莲花峰有“罗汉晒肛皮”,南蜡烛峰有“猴子拜观音”等等,惟妙惟肖,越看越奇,耐人寻味。

  又有幽深岩洞,堆云洞、地藏洞相传金地藏最初来九华时曾禅居洞内。还有老虎洞、狮子洞、华严洞、长生洞、飞龙洞、道僧洞等,均为古代僧人居室,清静雅致,极利禅修。

  九华山山水风景最著者,旧志载有九华十景:天台晓日、化城晚钟、东崖晏坐、天柱仙踪、桃岩瀑布、莲峰云海、平岗积雪、舒潭印月、九子泉声、五溪山色。此外,还有龙池飞瀑、闵园竹海、甘露灵秀、摩空梵宫、花台锦簇、狮子峰林、青沟探幽、鱼龙洞府、凤凰古松等名胜。

  化城古寺
  “化城”一名寓意弘深,来历不凡,源于《妙法莲华经∙化城喻品》。《妙法莲华经》被称为经中之王,是大乘佛法一乘了义最高经典,用出污泥而不染之高洁莲花,比喻哲理宏富、概括辩证之深妙佛法。荷池中有亭亭玉立、纤尘不染之芙蓉,皖南地呈雄奇俊美、涵义无穷之九华,其象征意义何在?有历史、现实为证:高僧、菩萨借机示现,皇帝、官吏皆趣风雅,文人墨客挥毫吟咏,普通游客以瞻为荣。

  释迦牟尼佛在《化城喻品》中作了一个譬喻:有一队人前去远地求取珍宝,由于道路艰险、旷绝无人,加之疲惫不堪、心中怖畏,因而中路懈退,要打退堂鼓。 带队“导师”甚感惋惜,为了众人利益,大开方便之门,即施神通力,在前方化现一城,“是时疲极之众,心大欢喜,叹未曾有,我等今者,免斯恶道,快得安稳。于是众人,前入化城,生已度想,生安稳想。尔时导师,知此人众既得止息,无复疲惓,即灭化城,语众人言:‘汝等去来,宝处在近,向者大城,我所化作,为止息耳。” 佛陀接着解释说:“诸比丘,如来亦复如是,今为汝等作大导师,知诸生死、烦恼恶道,险难长远,应去应度。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,则不欲见佛,不欲亲近,便作是念:佛道长远,久受勤苦,乃可得成佛。(吾)知是心怯弱下劣,以方便力,而于中道为止息故,说二涅盘。若众生住于二地,如来尔时即便为说:’汝等所作未办,汝所住地近于佛慧,当观察筹量,所得涅盘,非真实也‘。但是如来方便之力,于一佛乘分别说三,如彼导师,为止息故,化作大城。既知息已,而告之言:宝处在近,此城非实,我化作耳。”

  “要修大乘道,最后得成佛,必须勤苦修,经历三大劫”。那些意志薄弱者,听后会心惊胆战,产生犹豫、退却,甚至溜之乎也。为了这些人的切身利益,所以才有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三乘之说。只有听到几生、甚至当生即可成就时,那些乐衷于小法小乐者才肯修行。池中荷花、九朵芙蓉、妙法莲华,这共同的象征浅显但并非易懂,“化城古寺”屹立莲花中心,千二百余年来饱经风霜,其“苦心”又得到多少人理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