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须弥山石窟 |
位于固原县西北的须弥山东麓。那里峰峦迭峰,树木繁茂, 依山傍水,风景秀丽,是黄土高原少有的风景区。具有重大价 值的北朝、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造像,俗称大佛楼、子孙宫、 圆光寺、相国寺、桃花洞,就开凿在长约2公里、宽约1公里并 连的5座山峰的峭壁上。它和敦煌、云冈、龙门石窟一样,是 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。 “须弥”,梵文意为“宝山”。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确 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了,但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,大约最 初开凿于北魏中晚期。须弥山石窟入口处的第5窟内,高达20米 的弥勒坐佛,神情端庄,十分壮观,它比云冈、龙门石窟中最 大的造像还高。这里原有三层挑檐楼遮护,所以俗称大佛楼, 但窟檐早已崩坏,大佛全部露出窟外,于是成了须弥山石窟的 有名标记。 过大佛楼,参观子孙宫。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。子孙 宫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须弥山开凿最早的一个。窟内,佛像雕 绘结合,色调古朴,其造型与云冈、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 像极为酷似。第24、32窟比14窟稍晚,窟内佛像已是一佛二菩 萨,从这些以“秀骨清相”为特点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中,可以 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。 须弥山宏伟华丽、造像众多的石窟,如第45、46、51窟等, 都是北周(557~581年)开凿的。圆光寺后的第45、46窟和相国 寺后的第51、67、70窟,每窟都有高6-7米的造像40余尊,龛内 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,刻工精美。除此外,龛额上有各种小佛, 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,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 浮雕,真是千姿百态,琳琅满目。 须弥山从北魏到隋唐历代开凿的各个石窟,反映了不同的 时代风格。北朝的石窟佛像鼻梁高隆,保留着印度佛教的风貌。 有些造像,脸瘦肩溜,宽袍大袖,与东晋画家顾恺之《洛神赋》 画卷上的艺术形象酷似。隋代佛像则是上身长、下肢短,方面 短颈,形象质朴拙重。唐代佛像造型趋向完美,它的体态丰满, 服饰华贵绚丽,表现出唐代艺术的非凡气质。 和敦煌、龙门石窟一样,须弥山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,这 可以从第5窟(弥勒坐佛)、第10、12、20、54、62、68、105 诸窟中雕刻的众多菩萨像中感受到。这些菩萨像多为一手提瓶 的袒臂露脐的女性形象,身着天衣,胸挂璎络,腕配环钏,面 貌端丽,姿态秀美。唐代有“宫娃如菩萨”之说,其实是“菩 萨如宫娃”,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现实主义的部分,给人以美 的享受。 须弥山石窟还有唐、宋、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多处,这 些题记,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。
|
|
|